我校24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资助
时间:2025年09月30日 16:27 作者: 科研处 查看:
9月29日,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结果,我校24个年度项目获批立项。据有关社会机构统计,我校获批年度项目居市属高校第1位,全市高校第3位,全国财经类高校第5位。
我校获批立项的年度项目中,包括一般项目12项,青年项目2项,西部项目10项。我校2025年立项项目详见下表。
重庆工商大学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名单
序号 |
涉及学科 |
课题名称 |
申请人 |
二级单位 |
批准号 |
项目类型 |
1 |
中共党史党建学 |
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经济工作及其成效研究 |
洪富忠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5BDJ019 |
一般项目 |
2 |
理论经济学 |
技术适配视角下后发地区制造业突破新 “索洛悖论”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|
杨文举 |
学术期刊社 |
25BJL025 |
一般项目 |
3 |
应用经济学 |
耐心资本赋能民营科技企业 “生态出海”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|
周立新 |
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 |
25BJY137 |
一般项目 |
4 |
应用经济学 |
数智赋能山地丘陵区耕地利用效率提升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|
朱莉芬 |
经济学院 |
25BJY200 |
一般项目 |
5 |
统计学 |
多模态数据下我国城市气候韧性测度及差异化提升路径研究 |
杨炜明 |
数学与统计学院 |
25BTJ017 |
一般项目 |
6 |
法学 |
药品专利反向支付的法律协同规制研究 |
焦海洋 |
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|
25BFX171 |
一般项目 |
7 |
社会学 |
低龄老人群体的健康消费提振研究 |
陈琳红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25BSH069 |
一般项目 |
8 |
社会学 |
民营企业家身份认同建构及其价值共创驱动机制研究 |
熊艾伦 |
工商管理学院 |
25BSH105 |
一般项目 |
9 |
社会学 |
社会工作者数字素养的关键要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|
侯明喜 |
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|
25BSH130 |
一般项目 |
10 |
人口学 |
新型城镇化背景下“农转非”人口的消费转型与提振研究 |
许岩 |
经济学院 |
25BRK001 |
一般项目 |
11 |
区域国别学和国际问题研究 |
大国数据价值链竞争与全球数字生态位重构研究 |
胡森森 |
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|
25BGJ053 |
一般项目 |
12 |
管理学 |
科创企业融资对赌风险治理与耐心资本培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|
邓杰 |
会计学院 |
25BGL036 |
一般项目 |
13 |
政治学 |
题目略 |
荣婷 |
文学与新闻学院 |
25CZZ016 |
青年项目 |
14 |
中国文学 |
少数民族文学外译与中国形象研究 |
王彦杰 |
文学与新闻学院 |
25CZW102 |
青年项目 |
15 |
应用经济学 |
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|
谢瑜 |
工商管理学院 |
25XJY001 |
西部项目 |
16 |
应用经济学 |
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西部地区特色产业链培育机制与路径研究 |
王丽纳 |
经济学院 |
25XJY019 |
西部项目 |
17 |
应用经济学 |
西南民族地区农民合作社研究 |
肖轶 |
公共管理学院 |
25XJY039 |
西部项目 |
18 |
社会学 |
代际转移高额彩礼对西部农村青年婚育行为的影响研究 |
谭灵芝 |
公共管理学院 |
25XSH012 |
西部项目 |
19 |
民族学 |
民族地区小农经济现代化改造的金融支持研究 |
李玉山 |
工商管理学院 |
25XMZ035 |
西部项目 |
20 |
民族学 |
社交媒体流量驱动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内在机制和风险治理研究 |
张嫚 |
工商管理学院 |
25XMZ058 |
西部项目 |
21 |
语言学 |
泛喜马拉雅地区跨境语言的致使态与施用态研究 |
饶敏 |
国际商学院 |
25XYY035 |
西部项目 |
22 |
管理学 |
战略腹地建设背景下“链主”企业产业备份的引导机制及实现路径研究 |
刘胜强 |
会计学院 |
25XGL001 |
西部项目 |
23 |
管理学 |
农业强国目标下西南丘陵山区耕地 “非粮化”治理的协同机制研究 |
秦明 |
会计学院 |
25XGL041 |
西部项目 |
24 |
管理学 |
长江上游水库群特大洪灾风险防控研究 |
龚英 |
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|
25XGL054 |
西部项目 |
学校历来高度重视高层次科研项目申报工作,坚持科学规划、精准服务与全程跟进,在项目培育、申报指导及材料打磨等各环节,提供全方位、精细化的服务支持。通过实施“三级论证”模式,学校重点强化选题指导、课题论证、专家辅导和材料审核等关键环节,并组织多轮双向匿名预评审,切实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与综合竞争力。各学院积极响应,提前部署,系统动员,精心组织课题论证相关工作。科研平台在组织专家论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今后,学校将持续深化“有组织科研”,充分挖掘科研潜力,做好各项服务工作,持续提升科研实力。